各教学单位:
为持续推进我校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体系质量提升,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能力,完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体系,为学生个性化成长和创新能力提升提供优质课程资源,学校决定开展本科生导修课建设。具体安排如下:
一、课程性质
本方案中的导修课是指授课教师或教学团队跟本科生一起研究、讨论相关领域学问的课程,通过教与学方式的变革,着重培养本科生的思辨能力。该类课程将学科领域研究前沿、最新进展、热点问题等纳入教学内容体系,采用教师引导讲授,本科生主题讲解、分组研讨、展示、交流,教师指导点评等多元教学形式,着力提升本科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和实践创新能力。
二、面向对象
探索期间,以“1+5”学科相关的各类拔尖创新人才实验班为试点,主要面向拔尖创新人才实验班大三、大四学生开设,每类实验班申报建设不少于1门课程;同时鼓励其他学科的拔尖创新人才实验班积极申报。试点探索成熟后在全校范围内推广实施。
三、建设方式
本科生导修课的建设包括以下两种方式:
(1)从培养方案中选择符合要求的课程进行转型。
(2)申请新建课程,纳入专业选修课(鼓励2025年春季学期开始实施)。
四、申报要求
1.课程团队人员结构及任务分工合理,具备良好的师德师风,强化与国内外著名高校的师资交流,构建分层次、分专业特长的课程团队。
2.课程负责人原则上要求有正高级职称,具有丰富教学经验和较高学术造诣,能够准确掌握本科生导修课程教学设计的方法和多种教学模式的实施方式,鼓励教授、名师、高层次人才领衔或参与建课,国家级项目的负责人同等条件优先。
3.原则上教师讲授内容比例不高于40%,本科生主导(主题讲解、分组研讨、展示、交流等)的内容比例不低于60%。
4.课程入选后,课程负责人需持续推动课程建设。原则上课程主持人限主持申报一门课程。
五、建设内容
1.课程内容。课程教学的内容须经培养单位审核批准。教学内容应及时更新,反映学科前沿动态、实践创新和最新研究成果的内容占有一定比例,确保本科生获取的知识具有时效性和前瞻性。教师审慎安排本科生主导环节教学内容,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引导学生正确看待社会问题。
2.课堂教学。注重培养本科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加强研究性、项目化、探究式、参与式教学,推广翻转课堂、混合式教学等新型教学模式;充分运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手段,强化教学形式的先进性和互动性。
3.课程考核。建立多元化学习成效评价体系,探索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多元化考核评价模式,考核方式多样化,包括考试、考查、课程论文、学术报告、作品等,以全面评价本科生的学习成果和科研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思维的创造性。
4.资源建设。重视科学文献、电子教材、参考资料、课程视频、课程案例、学生学习报告、学生课堂汇报等课程资源的积累,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自主学习资源。
六、实施流程
1.教学单位推荐
教学单位是课程建设和质量保障的主体,要根据学科、专业建设的需要,结合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目标及课程建设基础,自主确定推荐课程,组织完成相关课程申报材料的初审与提交,并支持教师完成课程持续建设。
2.学校评审立项
课程中心组织专家对各单位推荐的课程进行评审认定。
3.教学实施
教学团队须按照导修课建设要求开课及实施课程教学,做好课程过程性评价资料的记录和积累,以备达成性评价时举证。相关课程一经认定,须同意开放所有课堂教学环节,发挥引领示范效应。
4.中期检查
学校组织专家进行课程建设情况进行中期检查,对于课程建设内容不符合规定、进展慢、质量低的课程启动督促整改或退出机制。
5.评价验收
相关课程实施一学期后,课程中心聘请专家对课程建设效果及过程性材料进行验收。
七、激励与监管
1.学校倡导学科、培养单位、教师积极开展本科生导修课,获批立项的课程,认定为校级教学质量工程项目,纳入学校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资助与管理体系,同时鼓励各学院给予一定额度的资金配套。
2.培养单位建立教学质量评估机制与意识形态监督机制,并定期对本科生导修课的教学质量进行评估和反馈,帮助教师改进教学方法和内容。
3.学校对认定立项建设课程的实际应用、教学效果等进行跟踪监测。对于未持续更新完善,或课程团队成员存在师德师风问题、学术不端问题、出现重大教学事故,课程内容存在思想性科学性问题的,将启动整改或退出机制。
八、申报材料及要求
请各单位于11月18日10:00之前将电子版材料统一发送至课程中心邮箱:hdkczx@henu.edu.cn。
材料包括:《河南大学本科生导修课申报表》(签字盖章后扫描PDF格式,附件1)及支撑材料(PDF格式)、《河南大学本科生导修课课程信息汇总表》(EXCEL格式一份+签字盖章扫描PDF格式一份,附件2)。
电子材料命名方式:课程申报总文件夹按照“xxx学院本科生导修课申报材料”命名,其中课程信息汇总表按照“xxx学院本科生导修课课程信息汇总表”命名,每门课程文件夹按照“xxx学院+姓名+课程名称”命名。
各学院(部)要做好申报推荐工作,遴选推荐程序要保证规范、科学,对申报推荐课程的内容、教学活动和所有材料进行全面核查,对课程团队以及课程政治性、合法性、完整性、真实性和有效性进行严格把关,确保课程质量。
请按要求对文件进行命名,格式不正确不予接收,逾期视为放弃申报。
联系人:课程中心 元媛 乔运超 联系电话:22197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