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6日上午,教务处围绕省级、国家级教学成果奖培育工作,在教育学部召开专项调研会。教务处处长何欣、课程中心副主任任凤竹、教务处副处长刘名果及相关工作人员,教育学部常务副书记蔡建东,学部副部长、教育学院院长王萍,学部副部长、教师教育学院院长郝兆杰,教育学院副院长赵慧臣,以及学部教学成果培育项目负责人、系主任参会,就教学成果培育关键问题深入研讨。
会议伊始,何欣解读学校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方案,分析人才培养模式变革的重要举措,并强调教学成果奖是检验教学改革成效的重要指标。他表示,教务处将通过政策支持、资源倾斜、全程服务等措施,推动培育项目与各级成果奖评审标准精准对接,同时要求教育学部整合内部资源,充分发挥教师教育、教育管理领域学科优势。
随后,教研科科长杨风华从教育教学项目、培育进展、项目储备等方面汇报了教育教学项目及奖项培育整体情况。他介绍,为实现2026年国家级教学成果奖新突破,学校已构建“校、院两级教学成果奖”梯级培育体系,重点聚焦国家级奖项培育,希望教育学部聚焦标志性成果,在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上实现更大突破。
国家级教学成果奖重点培育项目负责人杨捷教授介绍了申报书与成果报告撰写进度。目前项目已完成前期调研与框架搭建,他直面当前与国家级教学成果奖要求的差距,明确下一步将以“提升标志性成果数量与级别”为核心攻坚方向。
交流互动环节,针对学部提出的“成果申报材料规范”“跨学科项目资源协调”等诉求,教务处表示将积极组建教学成果奖申报指导专家组提供精准辅导,同时联动多部门为跨学科团队建设打通资源通道。
最后,蔡建东作总结发言。他表示,教育学部将以此次调研为契机,积极探索学部内资源整合方案,对照改进建议细化任务清单,紧扣成果奖申报目标,推动项目提质增效;同时期待与教务处建立常态化协同机制,共同打造彰显学科特色的教学成果品牌,为学校教育教学质量跃升注入新动能。

教务处教研科
教育学部
2025年9月22日